Highlights of The %%year%%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P%%)

低碳想創坊派出代表於2018年12月出席在波蘭卡托維茲舉行的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4)。低碳想創坊希望多了解國際的氣候熱議,參與國際的氣候談判過程。低碳想創坊代表亦與會見政府代表,商界領袖,以及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原著社民和小島嶼的代表,了解各界聲音。我們們冀望推動各國國家領袖與香港政府採取更加積極和堅定的氣候行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又稱締約方會議(COP) ,是負責監測和檢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實施進程。它匯集了已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 197 個國家和地區(締約方)。自1995年以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第 21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 於2015年12月在法國巴黎舉行,促成第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氣候協議 --《巴黎氣候協議》。

![]() 董頴詩 |
董頴詩博士是低碳想創坊項目總監。她在社區參與和企業參與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董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學時裝技術專業畢業後,獲得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物料科學博士學位。她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功能性的自潔紡織品,減少紡織製品對環境的污染。她撰寫了 10 多篇論文和書籍。投身氣候公義工作之前,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活動策劃者。 她是 COP24 和 COP26 的觀察員,這經驗驅使她對氣候青年充權的期許。及後,她發起了青年氣候倡議培訓 (CATY) 以栽培香港氣候青年領袖在國際平台上發聲,亦發起太陽能關懷計劃增加以太陽能在香港燃料組合中的比重。 董博士致力於推動青年氣候行動,並將青年人與更廣泛的氣候網絡連繫起來。 |
|
|
![]() 張聰慧 |
張聰慧小姐關注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並致力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她正在倫敦帝國學院攻讀環保碩士,主修可持續商業和金融。 |

董頴詩
董頴詩博士是低碳想創坊項目總監。她在社區參與和企業參與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董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學時裝技術專業畢業後,獲得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物料科學博士學位。她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功能性的自潔紡織品,減少紡織製品對環境的污染。她撰寫了 10 多篇論文和書籍。投身氣候公義工作之前,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活動策劃者。 她是 COP24 和 COP26 的觀察員,這經驗驅使她對氣候青年充權的期許。及後,她發起了青年氣候倡議培訓 (CATY) 以栽培香港氣候青年領袖在國際平台上發聲,亦發起太陽能關懷計劃增加以太陽能在香港燃料組合中的比重。 董博士致力於推動青年氣候行動,並將青年人與更廣泛的氣候網絡連繫起來。

張聰慧
張聰慧小姐關注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並致力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她正在倫敦帝國學院攻讀環保碩士,主修可持續商業和金融。

![]() 施日莊先生 |
施日莊先生在可持續發展議題及人文發展、氣候變化倡議、組織架構管理和管治措施方面極富經驗,他的工作範疇包括國際管治標準和風險管理、平等機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防貪措施。施日莊先生早年任亞洲專訊資料研究中心行政總監,處理資訊科技、勞工權益及職業健康與安全的工作。1991年加入香港樂施會,擔任項目總監,再晉升為行政總監。 2001年,他前往英國牛津接任國際樂施會過渡行政總監一職。2003年,他成為另一發展機構Africa Now 的總監, 通過其業務拓展服務計劃,提供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方案,扶助非洲小型生產商,並推動國際企業與非洲進行道德貿易。2006年,他重返亞洲,再度為香港樂施會服務,任職總裁至2013年。2014年1月,轉投主催義工服務的國際組織VSO,擔任亞太組總監,透過義工服務及國際交流等項目,達到扶貧的目標。 施日莊先生發表的研究論述以商界和非政府組織的關係為焦點,曾擔任道德貿易倡議委員會委員,協助大型企業建立向社會問責的供應鏈,特別是成衣和食品業。他曾任聯合國全球契約網絡企業行為顧問委員會成員,現時是「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 持份者議會會員,也是旗下資本市埸討論小組的組員。 |
|
|
![]() Maria Francesch-Huidobro |
Maria francesch-huidobro 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兼職教授,專注於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公共政策與管理。她是一位資深的環境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專業人士,擁有獨特的綜合經驗,包括擔任香港非政府組織執行董事十多年、香港立法機構的政策經驗以及十年亞洲可持續發展項目和研究的支持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學科學術背景,涵蓋微生物學、政治與政策、環境和可持續性。 |
|

施日莊先生
研究總監
施日莊先生在可持續發展議題及人文發展、氣候變化倡議、組織架構管理和管治措施方面極富經驗,他的工作範疇包括國際管治標準和風險管理、平等機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防貪措施。施日莊先生早年任亞洲專訊資料研究中心行政總監,處理資訊科技、勞工權益及職業健康與安全的工作。1991年加入香港樂施會,擔任項目總監,再晉升為行政總監。 2001年,他前往英國牛津接任國際樂施會過渡行政總監一職。2003年,他成為另一發展機構Africa Now 的總監, 通過其業務拓展服務計劃,提供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方案,扶助非洲小型生產商,並推動國際企業與非洲進行道德貿易。2006年,他重返亞洲,再度為香港樂施會服務,任職總裁至2013年。2014年1月,轉投主催義工服務的國際組織VSO,擔任亞太組總監,透過義工服務及國際交流等項目,達到扶貧的目標。 施日莊先生發表的研究論述以商界和非政府組織的關係為焦點,曾擔任道德貿易倡議委員會委員,協助大型企業建立向社會問責的供應鏈,特別是成衣和食品業。他曾任聯合國全球契約網絡企業行為顧問委員會成員,現時是「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 持份者議會會員,也是旗下資本市埸討論小組的組員。

Maria Francesch-Huidobro
研究員
Maria francesch-huidobro 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兼職教授,專注於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公共政策與管理。她是一位資深的環境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專業人士,擁有獨特的綜合經驗,包括擔任香港非政府組織執行董事十多年、香港立法機構的政策經驗以及十年亞洲可持續發展項目和研究的支持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學科學術背景,涵蓋微生物學、政治與政策、環境和可持續性。
SD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