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 Event
2024-11-08
COP29談判前景未明朗 氣候談判任務艱巨 (上)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將於下星期一(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展開。但隨著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選舉,埋下美國再一次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隱憂,勢必衝擊各國談判代表連月來磋商的努力。作為預備會議的波恩氣候會議自6月召開以來,雖在個別問題上的談判取得了突破,然而在關鍵領域仍未取得實質進展,包括制定氣候融資目標,以至氣候減緩工作計劃和取得各國氣候行動目標的共識。發達國家、新興和發展中國家集團之間的分歧依然嚴重,特朗普勝選看來只會加深彼此的矛盾。
氣候融資目標談判挑戰巨大
發展中國家需要資金支持氣候減緩及適應行動,但面對長期債務和財政緊絀,極需要發達國家提供支援,而今次COP29的氣候融資談判將會是各界焦點。各國在2009年COP15會議曾達成協議,定下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目標,直到2020年屆滿。2021年COP26會議則提出制定新集體量化氣候融資目標(NCQG),通過調查和集體協商的方式,目標是在COP29,即今年的會議中達成新的融資目標。
但自從提出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以來,發達國家一直沒有達標。直到去年COP28會議前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表研究報告,指發達國家終於在2022年達標;內容卻遭民間組織質疑,認為所謂的氣候融資項目,不少是早已存在的海外援助項目,而非新增項目。
在財政壓力和國內政治氣氛下,不少發達國家今年削減了海外援助預算,使融資形勢更為嚴峻。各國在新目標的制定上亦存在分歧,包括資金總額、資金來源、受惠對象以及各種類型氣候基金的納入。
資金來源亦是一大爭議,發達國家支持納入私人資本,而發展中國家則堅持必須來自公共財政,強調發達國家公民必須分擔碳排放的「歷史責任」。另一個爭議是資金的「總額」。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數以萬億美元為單位的目標,反映氣候行動的巨大財務需求,並要求補償以往未達成的1,000億美元目標;然而,發達國家一直不願具體承諾。10月初舉行的高級部長對話中,談判文本草案列出的金額選項,從每年最低限度1,000億美元到最高2萬億美元不等,相差甚大,可見談判之艱巨。
氣候融資捐助者基礎備受挑戰
擴大捐助者基礎同樣備受爭議。發展中國家一直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發達國家自工業革命以來,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的歷史責任,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有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換言之發達國家應當承擔更大義務和責任,並資助發展中國家減排。不過,不少新興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及沙地阿拉伯、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經濟增長迅速,也逐漸成為碳排放大國,開始有人提出各種標準來定義新捐助者的條件,如經濟狀況和排放水平,將新興國家納入捐助國行列,當然遭到新興國家反對。
此外,新的氣候融資目標亦必須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求,包括落實全球氣候適應目標及賠償氣候災難的經濟損失(即「損失與損害」基金)。目前「損失與損害」基金只籌到7億美元,與目標的1,000-4,000億相去甚遠。而2022年全球適應融資也只達到324億美元,與每年1,940億至3,660億的實際需求,相差6-12倍不等。而融資目標不僅包括金額上的增長,更需要具體的計劃、可量化指標和監督措施來確保資金的有效運用。
碳市場亦是COP29的談判重點。碳市場機制通過提高能源效益、開發可再生能源及植樹造林等方式,創造「碳信用」,並在國內和國際碳市場進行買賣,可計算入國家的減碳目標,亦有助發展中國家集資進行減碳項目。但是,近年通過私人市場進行的自願碳交易,屢屢出現弄虛作假、誇大效果、重覆計算的問題,甚至在開發能源和植樹造林時,發生掠奪原住民土地和人權侵犯事件,引起了各界關注國際碳交易存在的漏洞。因此,如何利用碳交易守則提高碳信用的誠信、確保跨國碳交易數據披露,將成為焦點。而10月初的碳市場小組會議在部分問題上取得突破,包括有望整合人權保障措施及建立計算溫室氣體去除的相關標準,有助增強參與碳市場的信心,是明年啟動全球碳市場機制的關鍵。
展望COP29,氣候融資談判被視為發達國家支持全球氣候行動承諾的里程碑。成功制定更高財務目標,有助發展中國家提出更高減碳目標,並可確保不會加深受惠國家的債務負擔。而在碳交易守則加入嚴格的人權保障措施及誠信標準,亦將有助解鎖全球碳市場的潛力。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城市,在這場艱巨的國際氣候談判中,應該發揮自身的氣候融資潛力,成 作為可持續及轉型金融治理的示範單位,創造條件,促進全球企業進行氣候投資融資。例如,在制定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及分類目錄、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管治披露守則上,香港可以分享經驗,促進與其他城市互相學習,推廣高透明度和符合誠信的氣候融資平台。
低碳想創坊早於2018年已成為COP的觀察員組織,今年將會派出十位代表赴會,密切監察氣候融資、氣候減緩等多個議題的談判進度。我們見證近年參與COP會議的香港代表增多,來自政府、商界和民間組織各界,希望能帶動更多港人關注國際氣候議題。